滬媒:國足選帥去掉“熟悉亞洲足球”要求,但大牌教練仍來不了
9月10日訊 結合近期足協發布的國足選帥招聘公告,《新民晚報》發文分析了國足理想型主帥的類別。
足協此次公布的選帥標準有七大條件,涵蓋專業資質、執教經曆、年齡要求、溝通能力和品行要求等多方麵。候選人需要擁有國際足聯或洲際足聯旗下國家隊大賽經曆,或歐洲、亞洲頂級聯賽執教經驗,特別強調新帥要“深刻把握現代足球技戰術發展趨勢,秉持積極主動的比賽理念”。
相比以往,足協首次設定了新帥的年齡限製:原則上要在60周歲以下。之所以有該限製,是因為中國足協希望未來的國足主帥能有充沛的體能應對高強度的工作,同時可以適應現代足球快速迭代的戰術理念。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選帥去掉了“熟悉亞洲足球”的要求,放寬了區域限製。這意味著不僅長期在亞洲執教的教練可以應聘,歐洲俱樂部或國家隊的優秀主帥也在考慮範圍內。
當然,球迷所期盼的大牌教練,恐怕是來不了了。因為中國足協為教練團隊提供的總薪資預算並不寬裕;而且這次國足公開招聘的時間,恰逢歐洲各大聯賽已經開賽,世預賽也在進行過程中。因此,符合要求且賦閑在家的人選並不多。
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自1952年成立以來,已經更換了超過30任主教練,其更迭軌跡成為中國足球發展的真實寫照。
換來換去,結果如何?2002年之後,國足勝率從米盧時期的54%降至41%,亞洲杯最佳戰績依然停留在2004年阿裏·漢執教時的亞軍。頻繁的換帥,導致戰術體係碎片化,球員在“傳控”與“防反”之間反複搖擺,形成“換帥—低迷—再換帥”的惡性循環。
廣招賢才,公開招聘。不得不說,這次中國足協列出的這些條件,都努力避開了曾經踩過的“坑”。中國足球再次站在新的起點上,新主帥麵前既是機遇,更是巨大的挑戰,而帥將穩定,也是國足需要的大環境。也許,人們也已經習慣了幾乎每次中國男足的選帥都如同“開盲盒”,這也不由得讓人感慨:挑到一個適合的主教練怎麽就這麽難呢?